財富傳承的本質,其實就是一項風險管理的過程。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贈與、遺囑、保險、家族信托、離岸信托、法律委托、慈善基金會等多種工具來做傳承風險的管控。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財富傳承最重要的需求便是“把不確定的事情變為確定”,即:確定財富的安全、確定財富保值升值、確定財富的運用和分配、確定財富不受婚變等各種糾紛影響。
人壽保險的功能正是把這些不確定變為確定。
例如,人壽保險可以指定受益人,在指定受益人的情況下,如果被保險人離世之后,保險公司便會將理賠金直接給指定受益人,從而簡化了遺產繼承的各項程序和手續。
近年來,出于孩子教育、醫療、工作等目的,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和家庭選擇移民美國。
在移民美國,持有第二身份之后,新移民都會面臨一件事情:成為美國稅務居民,向美國政府進行稅務申報及納稅。
根據美國國稅局IRS發布的《海外賬戶納稅法案》實施細則規定: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包括臨時綠卡持有者),以及在美國停留達到或超過183天(當年停留天數+去年停留天數1/3+前年停留天數1/6)的外國居民都將被視為美國稅務居民。
美國是一個“全球征稅”的國家,同時采用“屬人”原則,而非“屬地”原則。
也就是說,只要符合“美國稅務居民”條件,您的全球財產和收入便需要向美國政府進行申報。
申報范疇包括工資薪金、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個人商業收入、資本利得收入、養老金收入等等。
在移民或移居美國前后,大部分赴美人士和家庭往往會持有龐大的資產,比如現金、存款、房產、公司股權、理財產品等。
然而,倘若沒有提前做好稅務籌劃,這些資產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些潛在的稅務風險。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稅制體系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比如,賣東西有銷售稅,買東西有消費稅,買房子有房產稅,投資賺了錢有資本利得稅,生前將資產送給別人有贈與稅,離世后將遺產留給子女有遺產稅。
因此,稅務籌劃是核心要務之一!
由于中美之間不管在法律層面,還是稅制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比如,中國暫時還沒有贈與、遺產等相關法律及稅收制度,但是美國卻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因此,稅務籌劃和財富傳承的方式也有差異。
移民美國之后,要做好稅務籌劃和財富傳承,首先要了解與財富規劃息息相關的三個稅法,即:遺產稅、贈與稅和隔代轉讓稅。
美國贈與稅及遺產稅介紹:
美國的贈與稅和遺產稅屬于財產轉移稅,在美國財產從一個納稅人名下轉入另一個納稅人名下,便有可能觸發申報贈與稅和遺產稅。
財產所有人生前轉讓財產所有權即為贈與,如果是財產所有人離世后轉讓財產所有權就是遺產贈與。
贈與稅的免稅額可以分為年度免稅額和終生免稅額。美國的贈與稅的免稅額與遺產稅的免稅額是相連的,簡稱“統一贈與稅及遺產稅免稅額”(Unified Tax Credit),此為終身免稅額。
在美國納稅人在生前贈與和離世后遺產贈與適用一個免稅標準,具體如下:
√ 2022納稅年度,聯邦贈與稅的年度免稅額度為1.6萬美元,贈與稅及遺產稅的終身免稅額度為1,206萬美元;
√ 2023納稅年度,聯邦贈與稅的年度免稅額度為1.7萬美元,贈與稅及遺產稅的終身免稅額度為1,292萬美元,目前贈與及遺產稅的聯邦稅率最高為40%,最低稅率為18%。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聯邦的贈與稅及遺產稅有限定的免稅額度,因此IRS只對超過免稅額的部分進行征稅。此外,現行的高額免稅額將在2025年失效,屆時免稅額將可能回歸至特朗普稅改前的550萬美元左右。
如果非美國人(Non-Resident Aliens),在美國的有形財產或無形財產都需要繳納遺產稅,且遺產稅的免稅額僅有6萬美元,超過部分需要繳納最高40%的遺產稅。
一般而言,贈與稅和遺產稅申報必須在原財產所有者身故之后的9個月內提交,并以現金、支票或電匯等方式繳清稅款之后,才可以進行遺產分配。如果無法在9個月內按期提交,可以提交4768表格申請,獲得最長6個月的延期。倘若遺產繼承人現金不足或無法按時繳清稅款,則會面臨無法繼承遺產的風險。
隔代轉讓稅介紹:
在美國稅法上,由隔代轉讓資產(若祖父母計劃將遺產留給孫子/孫女)而產生的附加贈與稅或遺產稅,稱之為“隔代轉讓稅”(Generation-Skipping Transfer Tax,簡稱GSTT)。
隔代轉讓稅是基于“贈與稅”和“遺產稅”之上的附加稅,并非單獨存在,需要在美國“贈與稅”和“遺產稅”申報表中申報并繳稅。
IRS認為如果大家都隔代轉讓資產的話,就有一代(即:祖父母的子女一代)無法征收稅款了。因此,IRS規定:隔代轉讓時,資產轉讓者與受益人之間需要至少有37.5歲的年齡差,并在轉讓金額上加收一個隔代轉讓稅,稅率最高為40%。
了解了以上三個稅法之后,下面我們再來聊聊進行免稅財富傳承的關鍵工具——人壽保險。
美國稅務體系雖然龐大而復雜、稅務部門執法嚴苛,但美國法律也賦予了個別金融工具緩稅/免稅的功能,比如IRA 、401K、人壽保險、慈善捐贈等。
在美國,法律明文規定,賦予美國的人壽保險延稅/緩稅/免稅的功能。
一份人壽保單是否符合國稅局對于“人壽保險合約”的定義,主要取決于是否滿足國稅局7702條款中的測試標準,達到標準即可享受稅務優惠和減免等政策。
根據美國法典第101、803以及IRS 7702等條款規定,人壽保險的身故理賠金免繳收入所得稅,保單內的收益免資本利得稅。
這意味著,新移民持有美國人壽保單的收益可以免資本利得稅,身故賠償金在受益人繼承時也不需繳納收入稅。
如果資產量足夠大的話,還可以將大額人壽保單裝入信托,與信托結合使用。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讓這部分資產完全免稅,并能對沖其他資產帶來的贈與稅和遺產稅等稅務風險。與此同時,還可以實現財富隱私和風險隔離等需求。
例如,美國稅務居民A利用不可撤銷信托持有一張保額為2,092萬美元的人壽保單;當A百年之后,這2,092萬美元將免征遺產稅。
另外,部分美國人壽保險還具有杠桿高、保費便宜等特點。例如,現金價值積累快且復利增長的IUL(指數型萬能壽險),保費與保額之間的杠桿可以達4~12倍,甚至更高。
保單收益通過復利累積增長,數十年間便能積累大量的現金價值。
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新移民可以通過低息貸款或提領等形式,將現金價值從保單中提取出來,作為免稅的現金流使用,該筆現金不用繳納任何稅;或可以長期持有,作為稅務籌劃的資產進行財富傳承。
與此同時,美國人壽保險可以指定受益人,根據個人意愿進行財產分配。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繞過法院的遺產認證程序,不受遺囑約束,便于資產規劃和傳承。
假如保單的被保人不幸離世,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會將人壽保單的賠償金直接給指定受益人,無其他爭端,也不受婚姻、債務等因素影響。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到,美國人壽保險是一種資產保全和財富傳承的法律風險工具。它既能解決財富傳承中的稅務籌劃問題,還能解決資產安排中將“財產法定安排”轉變為“身故指定受益權”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美國人、老移民要將美國人壽保險作為免稅傳承的關鍵工具。
保額、保費如何設計?
美國保險的設計一定會根據你的性別、年齡,最后通過體檢來決定你的身體狀況和你的保險等級。
對美國人壽保險來講,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審核購買者:
一是身體的健康狀況,通過體檢以及考察過去醫療記錄,來決定你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承保和承保的等級。
二是看財務經濟能力,人壽保險與其他保險有共同的原理,就是所保的標的物要看它的價值。比如說一輛汽車如果值5萬美元,美國一定不會保8萬美元,因為這樣道德風險就會變得非常大,可能會出現故意把汽車毀壞,而去保險公司領取賠償。保險公司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對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么購買者每年的收入的狀況,就是保險公司衡量提供保額的標準。對一個20歲的人來說,保險公司有可能給的保額是年收入的30倍。30歲-40歲之間,可能會是年收入的25倍。40歲-50歲,可能最多只給年收入的20倍。50歲-60歲可能只給15倍。60歲以上,最多是年收入的10倍。
那有人就問,如果沒有工作,是不是我就不能購買美國保險了?當然不是。這時會看資產情況,如果有1000萬的資產,保險公司可能給出的最大保額就是1000萬。
可以看到,購買美國保險的保額的大小,是根據你的年收入能力,或者資產的規模來決定的。
固定了保額之后,再根據特定的年齡和特定的身體狀況,就能計算出每年需要交多少保費。保費是保險公司建議的價格。
但是美國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指數型保險,是亞洲國家所沒有的,就是下保底上封頂的一類保險。這種保險除了下保底上封頂的獨特特征之外,還有一個特征是靈活,每年要交的保費有非常大的區間。保險公司建議價格基本上相當於中間價格,但它仍有最低保費和最高保費可供選擇。
最低保費是如果我今年經濟狀況比較緊張,或者有更好的投資渠道,則可以選擇繳納最低額度,以保證保單的運營。或者今年的經濟特別寬松,可以交保險公司建議的價格,同時還可以多交大約兩倍的保費。多交的錢相應地會增加保單的現金價值以及保額,還可以縮短交費的期限。
最高保費額度是由美國國稅局規定的。1984年之前,很多比較富裕的美國家庭會把大筆的錢放到保險中,主要的原因是保險有巨大的省稅功能,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穩健的產品,長期回報率大約在7%左右。
后來美國國稅局發現了這個漏洞,1984年之后規定一份保單里每年放錢的最高限度。如果突破了最高限度,那么相應的稅的優惠就會減少一些。這也是為什么內地和香港的保單在美國來說它可能不符合美國關于保險的定義,稅的優惠也會失去的一個主要原因。
保費到底要交多少年?
一份保險的保額、年齡、等級和保費都固定了以后,那么保費到底要交多少年?
通常來說,我們認為至少需要交10-20年。但美國的指數型保險的回報是不確定的,所以它的保費要交多少和交費的年限就變得不確定。
此時,就需要非常仔細地監管這份保單,如果市場回報好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交的時間就會縮短,如果市場長期低迷,這個保單則可能需要交更長的時間。
另外,一份保單里除了保費很重要,它里面還有兩個價值,一個是保額,一個是現金值。
比如說美國保險回報率在7%左右,并不是今年交進去5萬的保費,今年就有3500元的回報。每一份保單里面還有一系列的費用。
在美國保險里主要有幾部分費用,第一是州政府對保險征收的保證金,第二保險公司也有管理費用和市場營銷費用。扣掉各種費用后,才能去做投資,跟美國的標普指數相連。
基本上要在第10-12年左右,保單的現金值增長才會跟所交的保費持平。10年以后整個現金值的增長會非常快。這部分現金值是自己的錢,可以隨時動用。但是一般建議前10年盡量不要動用,當然排除緊急的情況下使用。如果有多余的錢,還可以再補回來。
最后,舉個例子,45歲的女性,保單的目的獲得退休保障,設計交費15年,16年之后開領取保費。那么保額是300萬,年交保費4萬多,15年總共需要交60多萬的保費。從第16年開始,每年能領退休金10萬,可以一直領到120歲。當然在中間任何年齡過世,領到手里的現金都是沒有稅的,同時按照過世的不同年齡,還有不同的保額可以給到家人。如果按照年回報6.9%計算,大約領取的總的金額可能是繳納保費金額的6-8倍左右。
6-8倍的回報,以及沒有所得稅,這在所以的投資產品里,都是不多見的。
小結:上述內容主要講了美國保險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是根據購買者不同的需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年齡,來設計保單。
所以對于一份保險來講,保單只是一個開始,后期對保單的監管和保單的設計,以何種方式領取、如何領取到最大的金額等等,都是有一系列考量的。這就需要非常專業的人士來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