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居高不下、股市震蕩,眼看荷包不斷縮水,有63%退休族最擔心的是自己錢花光而非死亡降臨,理財專家建議退休族,遇上退休金不足的問題,其實可以靠六件事「自救」以維持生計。
1、改變生活方式
一旦發現退休金可能用罄,首先就是找出存折,查看收入與支出,研究個人的節流之道,也許不需貸款買新車、也許減少每周外食幾率,靠著改變生活方式縮小每月收支間的赤字。
個人財務顧問公司Wealth Gems Financial Solutions創辦人格雷斯(Lauryn Grayes)指出:審查個人開支并削減必要的支出。并強調:找出減少水電費、取消未使用訂閱等各項刪減不必要支出的辦法。
2、重設投資組合
投資分配對于退休族每月實際進帳金額相當重要,如果把大筆退休金投資于整體市場基金(例如共同基金或指數基金),可能無法提供每月開銷足夠收入,因此不妨考慮出售部分投資基金轉入股息股票,雖然獲利可能減少,但每月獲得更多的現金流,避免生活捉襟見肘。
3、出售資產
退休金即將用罄,專家建議退休族將名下資產縮小規模,或將新車換成二手車或改搭大眾交通工具,如果持有收藏品也可以考慮出售,做為退休金一部分。
房地產公司Summer主管什希卡夫(Dennis Shirshikov)表示:「如果賣房并非好選擇或仍傾向保留現住所,不妨反向操作,利用現有房價申請貸款。」并強調:「抵押貸款可以讓屋主將房屋部分凈值轉換為現金,無需出售或遷移。」
4、政府援助計劃
政府部門提供多種援助計劃,保障高齡者免于生活困頓,專家建議退休族查閱低收入住房申請資格,以及食品券或健保費用減免資格,甚至可以申請「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是針對收入資源有限的65歲老人提供的津貼,可以在登記退休福利時一并申請。
5、善用壽險保單
持有壽險保單的退休族可以重新查閱保單記載具體內容,有些保單例如長照保險允許被保險人存活時,可提前請領身故撫恤金,用來支付醫療費用,此外也有壽險保單可提前一次單筆領回身故撫恤金,作為退休金一部分。
6、兼職副業
體能狀況良好的退休族若退休金不足,不妨以副業來彌補現金短缺問題,副業必非勞動力密集或全職工作,可以在零售業兼職當店員、在住家幫忙鄰居遛狗、在圖書館工作或販售DIY手工藝品,每周只要進帳數百元足以提升退休生活品質,不但可以滿足現狀,也讓未來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退休金不夠用
四種兼差方式增加收入
六成嬰兒潮世代已退休,研究指出其中很多人財務窘迫,但光憑社安金又不足以度日。有調查顯示,38%美國人打算退休后兼差工作以支付開銷,另有23%計劃兼差來讓時光過得充實,但收入太多會被扣到退休福利,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建議四種退休后兼職方式,可以兼顧。
如果你還沒到完全退休年齡就領取退休金還兼職,且兼職收入超過年度上限,那么每超過2元,社會安全管理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就會扣你退休給付1元;2024年的年度上限是2萬2320元。假如你已到完全退休年齡還兼職,收入超過上限,每3元社會安全局會扣你社安金1元,而在2024年上限是5萬9520元。
如果你已達完全退休年齡,或者不在乎被扣錢,建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來增加收入:
一是,利用兼職工作來增加額外收入。例如校稿、數據輸入、虛擬助理、擔任世代領袖、顧問業等等。
另外,你可以做在線零售商。到各平臺如eBay、Craigslist,或手機app如Poshmark轉售各種商品,平均時薪可達40元;訣竅在你擁有那些商品的專業,找到價差,轉售獲利。
第三是,汽車掛廣告。有些公司只要你愿意在自己車上掛他們的廣告,就付你錢,意味你只要日常開車趴趴走就能月入數百,這方面的資訊來源可以上「CarVertise」這類網站查找。
第四是,出租收入。把房間或是改造過的地下室、停車間分租出去,是很流行的被動收入來源。要確保的是有意來租的人,你必須好好過濾,并記得簽訂具保障力的合約。
01商業下醫療保險類別
美國的醫療保險系統可謂五花八門,內容非常復雜。但大致分為兩類:政府調配類保險(如聯邦政府管理的Medicare,州政府管理的Medicaid,和退伍軍人享受的保險VA)和商業醫療保險。
在奧巴馬醫改法案生效之前,許多醫療保險只能夠通過雇主來購買,而有些保險公司即使銷售給個人,也保費昂貴。并且許多醫療保險計劃不包括治療已有疾病的費用(pre-existing condition)。奧巴馬醫改法案主要的改革目標是讓人人都能買得起有價值的醫療保險。在ACA頒布之后,保險公司不能因為投保者的病史而拒絕投保,保險公司也不能因為投保者的病史而索要不同保費。聯邦政府為醫療保險設立最低標準。同時,聯邦政府創建了醫療保險購買平臺Healthcare.gov,個人和小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購買醫療保險。
然而,在奧巴馬醫改法案生效之后,員工的參保率直線上升,雇主所要承擔的醫療保險費用也隨之上升。而對于醫療保險公司來說,由于參保的人越來越多,成本也越來越高,保費因此也水漲船高。
現在美國商業保險的類別主流人群購買的險種基本是HMO、POS、PPO這三種,PPO是最自由的,價格相比也是最高的,可以自由換醫生;HMO需要你自己找一個家庭醫生為primary,如果你有需要這個家庭醫生會給你refer,價格相對來說是最便宜的;而POS則是介于以上兩種之間,有些醫生(比如ob婦產科醫生)是不需要refer(預檢)的。
annual deductible:不同的保險,需要你自己首先支付的醫療保險費用也是不同的,保險公司只會支付剩下的費用。
office visit copay:這個類似于掛號費,不同plan(HMO\POS\PPO)的copay也會有差別,大部分保險公司的copay在20到30美元這個區間。
coinsurance:受保人每次使用醫生門診、急診、手術、住院、處方藥等醫療服務之后,都需要按照保險合同規定的比例支付一部分醫療費用。
Out-of-pocket Limit:這個指的是一個固定時段內(通常為1年)你個人自費支付的所有醫療保險的最高限額,保險費premium和自付款deductible支出不包括在內。超出這個限額之后的則是保險公司承擔。
網站購買商業保險的基本步驟:
1、進入官網,住址的zip code,頁面就會自動跳轉到你所在區域的網站。
2、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和出生年月。
3、填完信息后就會跳轉到選擇(保險套餐)plan的頁面4、選好plan(套餐種類)之后直接填寫application(申請)即可。
5、提交完application(申請)之后,會收到保險公司的賬單,付完第一個月的保費之后,保險公司就會把insurance card(保險卡)寄給你。
02陪讀家長如何買保險
雖然美國沒有針對“陪讀的簽證”,但有4種陪讀身份家長可以選擇:訪問學者(J1)、企業高管(L1)、工作簽證(H1)、學生(F1)。如果作為訪問學者或學生申請簽證,對家長的學術背景要求很高,即家長需要在相關學術范圍內有所成就,畢竟學校是需要花錢接待訪學人員的。大部分J1簽證只有1-2年時間,所以如果孩子要去美國讀4年中學,家長可能需要考慮J1轉F1或J1續簽等問題,延長在美國的合法身份。
除去上述4種身份,很多家長會作為學生(F1),孩子作為陪讀(F2)赴美。這里有3點注意事項:
1.要保持全時的學生身份,不能因曠課、考試不及格、GPA低而被開除。頒布學籍的學校要合法。
2.很多家長會選擇不必上課的語言學校,就是一些“掛靠”學校。個人非常不支持這個做法,因為掛靠侵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發現一定會堅決取締。做好學業規劃。一般孩子來美國讀書,動輒也到3-5年。那么“陪讀”家長的學業也要有相應的規劃。
3.持上述4種身份家長的孩子,均可以合法進入美國的中、小學,享受美國免費的K13公立教育。美國的中小學,也很樂意接受這些孩子。
F2簽證保險如何購買?
通常情況對于家屬學校不提供家屬在內個人保險,有時只能自己買保險。在美國買的保險就是為了應付突發性的疾病,比如闌尾炎之類的。有的家屬過來陪讀,沒有保險,突然得了闌尾炎等突發疾病。美國這邊的醫院隨便就能花個十幾萬美金。所以還是備著一份基礎保險較為穩妥。同時許多機構(學校、科研所)會要求F2、J2的保險達到一定的標準,所以在為家屬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這些保險是否符合所在機構(學校、科研所,包括部分特殊州不接受此類保險)的要求。可以在國內購買保險時直接咨詢某個保險的客服,詢問這個保險是否符合某某University的要求。陪讀期間有懷孕打算的人群建議還是購買就讀學校推薦的保險,奧巴馬公平法案實施后(訪問學者配偶)J2必須強制購買保險,雖然較貴但是覆蓋面廣泛,生育前中后期都能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