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結婚生子后,既要照顧雙方父母,又要撫養小孩子,背負的責任變重后。不少人除了努力工作,為家庭打拼外,也開始關注保險保障,希望能提高家庭對風險意外的抵御能力。
那么,一個家庭購置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一起來講講:
一、優先為家庭支柱購置保險
很多夫妻在投保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年輕體質好,患病幾率較低,所以更愿意為經常生病的老人以及抵抗能力比較差的孩子投保,但其實這樣是不合理的。
投保應該以家庭支柱為先,這樣萬一經濟主力出現意外,也有足夠的經濟保障,不至于讓家庭瞬間崩塌。
二、為孩子投保,不要先考慮教育險
部分家長在為孩子投保時,往往先想到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為了確保能為孩子持續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一些家長會先給孩子購置教育險,想著以后再投保意外險、重疾險......
但意外難測,有研究表明意外傷害是造成我國14歲以下孩子死亡的最大兇手,而高昂的重疾治療費用則是多數家庭都難以承擔的,所以為孩子投保,最好分清主次。
三、買保險,合適更重要
買保險能給未來增添保障,但不意味著所有保險都是合適的,大家在購置保險時應針對自身家庭情況進行挑選。如果你更看重給家庭成員提供風險保障,那消費型保險可能要比分紅型保險更為適合。
而且保險也并非買得越多就越好,比如你已經買了足額的醫療險,就沒必要多家平臺重復購置同類型的保險,因為醫療險一般不支持重復報銷。
四、部分家庭買保險時,可利用“雙十定律”
有些人以為保險保額越高越好,但其實購置保險時也應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量力而為。比如可以了解下“雙十定律”:指投保時選擇的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為宜(實際運用可根據情況適當上下浮動)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自己進行科學、合理的保險購置規劃,避免出現因為保費支出過高導致家庭生活質量下降或者保額過低,達不到保障效果的情況。不過這一定律并非人人都適用,主要是可為一些家庭投保提供參考。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夫妻雙職工。工作、家庭雙兼顧,經濟、身體負擔都較大,更有不少人處于亞健康狀態。
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會為家庭防范風險,并且了解如何購置保險,用合理的價格買到最合適的保障,才能讓家庭朝著更穩定幸福的方向發展!
當你剛開始準備為自己的家庭做一個整體財務規劃,尤其是那些年輕家庭,總是想把一元錢掰開當兩元錢花。想著如何儲蓄買房、還貸或是給孩子將來的教育金做準備。希望給家人孩子提供越來越好的生活和財務的安全。
人壽保險作為財務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你首先考慮到的。世事無常,如果意外發生,壽險的賠付能夠讓你的家人孩子維持同樣品質的生活,讓孩子繼續在原來的學校學習,并讓他按照你們原定的計劃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同時也給配偶足夠的時間緩沖,考慮并決定是否需要重新開始上班或者找一份薪資更高的工作。
人們對于人壽保險的很多迷思/誤區讓很多年輕家庭沒有選擇配置人壽保險或在財務規劃中或者沒有足夠的壽險保障額:
迷思1: 只有家里的經濟支柱需要人壽保險保障
無論家庭成員的收入高低,只要家里需要你的收入或者付出來保證生活質量,如果任何事情發生你的身上,那么這個家庭也將會失去這份收入。 如果你并不在外工作,全職在家里照顧孩子,洗衣做飯,管理家庭的日常生計,花錢雇一個能夠代替你崗位的保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給你購買一份人壽保險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迷思2: 如果我有一份定期壽險保單,當期限結束時仍需要保障,我可以隨時更新保單
定期壽險是很多年輕家庭在考慮人壽保險配置時候的首選,因為他們通常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額的壽險保障。定期壽險在特定的時間/期限內為你和家庭提供財務安全的保護,很多年輕的爸媽也覺得自己僅在一定的期限內需要壽險的保障,因為他們對與壽險保障的特定需求(購房的貸款需要支付,孩子的教育金)可能會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然后很多家庭逐漸意識到,即使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也還清了房屋貸款,但仍然需要壽險的保障為另一半提供退休金的保障,減少債務,納稅甚至是資產傳承等等。人壽保險的壽險成本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到了退休的年紀,保險費的增長幅度非常驚人會變得無比昂貴。此外,很多定期壽險在壽險在保單生效的前幾年允許投保人按照第一次申請保險時的身體健康狀況增加壽險額度或者將保單轉換成永久型壽險,但是在定期壽險期限結束以后你很有可能因為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而無法續保或者保費太過昂貴。
迷思3: 我只需要定期壽險就夠了
對于很多年輕家庭來說,他們對于保險的需求是巨大的,但預算往往有限,所以定期壽險就成了最優的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定期壽險是你所考慮的唯一類型的壽險。
永久型壽險除了能夠提供伴隨一生的壽險保障,同時他有自身其他的一些生前福利,而且保單能夠積累延稅的現金價值,這一功能類似于大多數的退休儲蓄計劃。你可以用保單積累的現金價值為孩子支付教育費用,瞄準商機再次創業,用于自己和家人的養老金。(當然,你從保單中提取或是借出的資金將會減少保單的現金價值和身故賠償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