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車房險嗎?
你給你的車子上了汽車保險嗎?給你的房子買了房屋保險嗎?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的共識——開車要有汽車保險,住房要有房屋保險。
如果你是貸款買房,貸款公司或者銀行還會強行要求你購買房屋保險,且保險金額不能低于房子重建的費用,這也叫Replacement Value Insurance。
這樣做,是為了確保房子在遭遇火災,爆炸或者一些自然災害等意外時,能夠由保險公司來賠付重建的費用。
貸款公司和銀行之所以敢借錢給你,是因為你有房子做抵押。如果你還不起貸款,他們有權賣掉你的房子。
但是如果房子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發生了意外且需要重建時,房主可以宣布破產,免去債務,這樣一來銀行就什么也拿不到了。
如果房子在有保險的情況下發生了意外,保險公司會兌現它的承諾,按照損失的情況賠償修理或重建房子需要的資金,這樣一來銀行就沒有了風險。
人生漫漫,風險和意外可能隨時來臨,我們一定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防范于未然。
既然房子和車子壞了有保險公司來理賠,那么我們人如果發生了意外,去世,病了,殘了,或者不能工作了,應該怎么辦呢?什么保險能夠給我們一份安心呢?
人生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和風險呢?
哪些保險又能幫助我們規避掉這些風險呢?
風險及對應保險解析
醫療保險
“看病難、看病貴”,相信每個去過醫院的人都深有體會。自己或者親人一旦生病,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如果沒有很好的醫療保險,一切費用都得自己承擔,很多家庭為了治病甚至要背負債務,真可謂“一人生病,拖垮全家”,那時候再后悔沒有及早買保險可來不及了。
傷殘保險
如果自己意外病殘,不但無法繼續工作,還需要人照顧時,應該怎么辦?
曾經一個星期內,我聽到兩個朋友說他們摔倒骨折了。
一個朋友在滑雪時,在最簡單的滑道上摔了一下;另一個朋友在家里,不小心被地上的快遞絆倒了,兩個人都骨折了,可見日常生活中意外無處不在。
這樣的傷病如果不能在三個月(90天)之內痊愈,我們就需要Disability Income Insurance(傷殘保險)來保證自己的收入不中斷,從而幫助我們支付相應的護理費用。
股東保險
很多企業家會面臨的風險有,投資失敗,股東或者合作伙伴去世或傷殘,公司財產嚴重損失,公司倒閉等。
特別是近年來,中美關系惡化,全球疫情肆掠,給很多人的公司都帶來了重創。
這時候,一份股東保險(buy-sell Insurance)就可以成功幫助你規避掉公司營業失利和倒閉的風險,甚至在你因為年紀過大,無法照顧自己的投資或房產時,股東保險也能給你保障。
責任保險
有時候,即便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你也有連帶責任。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人請朋友到家中做客,朋友在吃東西的時候卡住了喉嚨,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可惜了的,朋友的喉嚨還是受到了損壞。
而這位朋友,剛好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歌唱家,因為這次意外,這位朋友再也無法再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請客的主人就必須賠償他的損失,而這必然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這個家庭沒有提前購買足夠的責任保險(Liabilty Insurance),可能多年的積蓄將會轉眼成空。
收入保險
因為通貨膨脹,以及政府退休金(Social Security Benefit)的短缺,很多人面臨的是,工作時沒有存夠退休金,退休后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水準。
我有一個朋友,退休金每月2000美金,但卻無法在波士頓找到適合的房子,最后被迫搬到了南方居住。
如果我們提前存好足夠的退休年金(Annuity)或有購買有現金價值的人壽保險(Cash Value Life Insurance),就可以規避掉這一風險,在晚年仍然保持我們現有的生活標準。
人壽保險
擁有一份有現金價值的多功能的人壽保險 —— 人生勝利組合,完美配置!
媽媽35歲,每年投資3.5 萬美金,共10年,總投資35萬美金。
孩子上大學時,每年提取8萬美金作為教育基金,4年共提取32萬美金!
65歲退休時,每年提取6萬美金,取終身!還有200萬人壽保險做為家庭保障及傳承。
一單搞定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絕癥的風險。
財富傳承最大化
隨著消費習慣和觀念的改變,我們對保險的看法也逐漸發生變化,從一開始的“花冤枉錢”,到現在的未雨綢繆,保險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
我們主動買保險,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多加一重安全保障,在遭遇人生的不確定項選擇時,能有更多的底氣和勇氣。
近兩百年來,美國建立了十分完善的保險系統,幫助人們應對人生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意外。
有了具體的保險計劃,大家就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保護個人,家庭以及公司的權益,在意外發生時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合理合法避稅,做到財富傳承最大化。
很多朋友結婚生子后,既要照顧雙方父母,又要撫養小孩子,背負的責任變重后。不少人除了努力工作,為家庭打拼外,也開始關注保險保障,希望能提高家庭對風險意外的抵御能力。
那么,一個家庭購置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一起來講講:
一、優先為家庭支柱購置保險
很多夫妻在投保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年輕體質好,患病幾率較低,所以更愿意為經常生病的老人以及抵抗能力比較差的孩子投保,但其實這樣是不合理的。
投保應該以家庭支柱為先,這樣萬一經濟主力出現意外,也有足夠的經濟保障,不至于讓家庭瞬間崩塌。
二、為孩子投保,不要先考慮教育險
部分家長在為孩子投保時,往往先想到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為了確保能為孩子持續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一些家長會先給孩子購置教育險,想著以后再投保意外險、重疾險......
但意外難測,有研究表明意外傷害是造成我國14歲以下孩子死亡的最大兇手,而高昂的重疾治療費用則是多數家庭都難以承擔的,所以為孩子投保,最好分清主次。
三、買保險,合適更重要
買保險能給未來增添保障,但不意味著所有保險都是合適的,大家在購置保險時應針對自身家庭情況進行挑選。如果你更看重給家庭成員提供風險保障,那消費型保險可能要比分紅型保險更為適合。
而且保險也并非買得越多就越好,比如你已經買了足額的醫療險,就沒必要多家平臺重復購置同類型的保險,因為醫療險一般不支持重復報銷。
四、部分家庭買保險時,可利用“雙十定律”
有些人以為保險保額越高越好,但其實購置保險時也應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量力而為。比如可以了解下“雙十定律”:指投保時選擇的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為宜(實際運用可根據情況適當上下浮動)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自己進行科學、合理的保險購置規劃,避免出現因為保費支出過高導致家庭生活質量下降或者保額過低,達不到保障效果的情況。不過這一定律并非人人都適用,主要是可為一些家庭投保提供參考。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夫妻雙職工。工作、家庭雙兼顧,經濟、身體負擔都較大,更有不少人處于亞健康狀態。
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會為家庭防范風險,并且了解如何購置保險,用合理的價格買到最合適的保障,才能讓家庭朝著更穩定幸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