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擬取消社安金所得稅的計劃聽起來很簡單:減稅,讓老年人保有更多的錢;然而該計劃將影響社會安全信托基金與減稅的主要受益者,因此備受爭議。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指出,雖然川普宣稱是為退休人士減稅,但這些福利將不成比例地偏向高收入者。
目前運作方式
社會安全福利是依據收入征稅。年收入低于2.5萬(配偶共同申報為3.2萬)者無需繳稅;年收入在2.5萬至3.4萬之間者(配偶共同申報為3.2萬至4.4萬),最多需繳社安金所得50%的稅,收入更高者則需繳納最高達85%的稅。這些稅收有助于維持社會安全信托基金運作。智庫太平洋研究所(PRI)經濟學家韋恩·魏尼加登(Wayne Winegarden)表示,以退休律師為例,如果收入屬于更高稅級,就必須為其社安金支付更高的稅,而川普想要停止對這些人的收入征稅。
誰會是受益者?
川普的減稅計劃主要將惠及高收入退休人士。魏尼加登表示,由于累進稅制結構,取消所得稅將使年收入高于2.5萬(配偶共同申報者為3.2萬)者受益;該政策的受益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加,直至上限。
他說,若停止對社安金征稅,代表將停止對收入較高者征稅,如在退休后從事兼職工作的高薪律師,這些人將受惠最大。
擁有退休金、投資和兼職收入的高收入退休人士同樣受益;那些從IRA或 401(k) 領錢的人會得到間接好處,因為應課稅的提領金額會使中產階級退休人士超過課稅起征點。
低收入和中產階級退休者
低收入退休者不需為社安金繳稅,因此不會直接受益;年收入在2.5萬至7萬元的中產階級退休人士會獲得一些稅務減免,但社安福利未來的長期風險可能抵銷這些好處。社會福利分析師凱文·華頓(Kevin Walton)表示,取消社安稅將使社會安全福利每年削減500億元;而剛通過的「社會保障公平法案」,已使信托基金損失1900億元,「該基金正大失血」。
未來的財務風險
魏尼加登強調川普計劃的財務風險,他說,對社安金征稅是減少高收入家庭福利的方式,這也是實施的初衷;如果沒有稅收回流,一旦基金耗盡可能導致未來幾年福利削減達33%。
稅務與會計分析師馬克·拉斯康比(Mark Luscombe)也指出,這恐將增加納稅人(包括中低收入者)領不到社安金的風險。他說,國會的社安稅提案將提高預扣社安金的收入門檻,目的在讓社會安全信托基金不致枯竭,但將主要惠及收入較高的退休人士。
真正的影響
退休生活顧問克里斯·奧雷斯蒂斯(Chris Orestis)表示,川普的計劃形同讓勞工階級來支付的富人的稅收減免。他說,短期來看,這項優惠只會讓高收入者受惠、懲罰尚未退休的勞工,對低收入者毫無幫助;長遠而言,它傷害了未來各階層享受社安福利的人,尤其是低收入者。
該如何應變?
老年人和尚未退休者應采取積極措施來保障未來的財務。投資顧問克莉絲汀·彼德斯瑪克(Krisstin Petersmarck)表示,現在能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增加退休儲蓄,這樣就不必過于仰賴社會安全福利。財務顧問布蘭特·馬修(Brent Matthew)說,退休人士還應考慮稅務變革將如何影響個人的紅藍卡保費,尤其是那些以收入為基礎的醫療保險。他表示,這是一個例子,說明稅法和社會福利結構的任何變動都可能產生廣泛的影響。
美國貧富懸殊情況愈來愈嚴重,根據聯準會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底,美國一半家庭擁有全國財富約97.5%,而另一半底層家庭僅持有其余的2.5%。值得關注的是,最富有的0.1%家庭(約13萬3000戶)擁有全國13.8%的財富,打破了歷來記錄。
拜登任期內,底層群體所占的全國財富份額,從2.2% 升至2.5%,微增0.3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底,這個群體中的6660萬個家庭,總共擁有約4兆元凈財富,較四年前拜登上臺之初增加了1兆2500億元。
然而在同一時期,最富裕的0.1%家庭(即最富有的的13萬3000個家庭),凈財富增加超過6兆元,比占全國總人口一的底層人口的財富總和還要多,這主要得益于公司股票及共同基金價值的飆升。
數據指出,這一群最富裕群體持有約25%的美國股票,占其財富近半,另外約20%則以私人企業持股形式存在。
還須留意的是,雖然最頂端0.1%家庭的財富不斷增長,但其余富裕家庭所占財富份額,過去四年來反下降了2.4個百分點。這表明不僅是貧富兩極化,富人內部的財富分配也變得愈來愈不平等,財富只集中于少數的最富裕頂層。
數據顯示,富人買股票而債務減少,窮人依賴房地產而加大債務負擔,都是造成貧富懸殊原因之一。美國超級富豪將財富大部分配置在股票和私人企業上;而階梯較低的家庭,家庭財富主要是房地產。
另外數據也指出,財富愈來愈集中于老年家庭。在過去四年,70歲及以上群體持有的財富份額上升了3.8個百分點,達到總量的31.4%。原因是得益于持有股票,在2024年他們擁有全國股票的38.3%,高于2020年的32.9%。
而最富有的1%家庭成功還清抵押貸款,但底層家庭在增加資產的同時也增加了債務,在這四年內積累了約8000億元高息消費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