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尋找一種既能保障家庭未來,又能緊跟市場步伐實現財富增值的投資方式,成為了許多高凈值人群的迫切需求。而近年來,一種名為“指數型萬能壽險”(Indexed Universal Life,簡稱IUL)的保險產品在新加坡富人圈內悄然走紅,成為了投資界的新寵。那么,IUL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吸引眾多財富精英的目光?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隨著市場環境的活躍和監管框架的健全,香港已成為高凈值人士的吸引力中心。為了進一步發展香港的HNW保險市場,香港保監局不僅作為行業監管者和市場促進者,還專注于鼓勵產品創新和加強保單持有人保護。
在此背景下,3月13日,香港保監局發函表示,為滿足高凈值客戶豐富的產品需求,正厘清現行保險監管框架如何應用于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指數型萬用壽險(Indexed Universal Life)產品,允許高凈值客戶(即在證券及期貨專業投資者規則下擁有投資組合不少于800萬的個人)購買IUL產品。
01
IUL形態和運作邏輯
IUL,即指數型萬能壽險,從其名字便可拆解出其包含的幾個關鍵特點:壽險(保障)、萬能(投資)、指數(與指數掛鉤)。
這并非一個新興險種,在新加坡、百慕大、美國等地,它已然擁有較長的歷史以及不低的市場份額,成為當地保險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新加坡、百慕大、美國三地的IUL產品在費率、投保流程、投保規則等方面存在些許差異,但整體的產品邏輯卻是相通的。
當投保人支付保費后,保險公司會先扣除手續費,隨后將凈保費按照客戶的選擇分配到固定收益賬戶或指數賬戶。
其中,指數賬戶與市場表現緊密掛鉤,設有最低保障水平(一般為0)和最高上限(例如9%),而固定利率則賬戶通常會設定一個最低保證利率,類似于我國的萬能險產品,常見的最低保證利率約為1.5%或2%。
保費在資金池中通過復利增值的方式不斷積累,促使資金池規模逐漸擴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保險公司會扣除一定比例的費用,主要是風險保費,用于覆蓋身故杠桿責任。這就意味著資金池規模會呈現出一進一出的狀態。
在正常市場條件下,由于指數的上漲,資金池的積累會持續增加,進而使得現金價值也越來越多。不過,在極端情況下,如果指數長期表現不佳,同時每年又有費用支出,就可能引發IUL的極端風險,即賬戶池資金耗盡,保單隨之失效(盡管這種情況理論上存在,但至今尚未有實際發生的案例)。
02
IUL的結構:身故杠桿與現金價值增值的雙重保障
IUL的結構設計獨具匠心,它在提供一定身故杠桿的同時,還能讓現金價值進行增值。現金價值的增值取決于客戶選擇掛鉤的賬戶,客戶可以選擇固定賬戶(通常保底2%,向上浮動),或者指數賬戶,部分產品還支持二者搭配。
對于指數賬戶而言,其特點是下有保底,上有上限(cap)。
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如圖):
假設指數表現非常好,達到了15%,但由于有9%的CAP限制,因此現金價值增值為9%;
若指數表現很差,比如-12%,但因為有保底機制,所以現金價值可以不虧,為0%;
若指數在0-9%之間,那么賬戶增值則與指數表現相同。
03
IUL案例剖析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進一步理解IUL的實際運作情況。
假設一位35歲的投保人,保額為300萬美金,每年繳費6萬1千美金,繳費期限為5年。該保單可以掛鉤兩個賬戶,客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掛鉤哪個賬戶,后期也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切換。
A:固定賬戶假設派息率:保底2%,當前4.2%
B:指數賬戶假設派息率:保底0%,最高9%,當前假設6.3%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幾點:
高身故杠桿:如果從第一年算起,3000000/61098約等于49.1,將近50倍。即使在繳費后,杠桿率也降至接近10倍。對于終身壽險(非定期壽險)來說,這樣的杠桿率是相當高的。
財富增值潛力:隨著指數的持續增長,我們還可以看到退保價值(預期)的增長。這意味著,除了壽險的保障功能外,投保人還能借助標普500指數等獲得財富增值的機會,后期也可以選擇退保取現,類似于增額終身壽險。
極端風險應對:案例也展示了極端悲觀的情況。假設保險公司的精算數據很差,每年都收取最高額的風險保費,同時指數表現慘淡,連續多年虧損。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這張保單在30年后可能會失效,僅在未來30年提供身故杠桿功能。
不過,保單持有人通常有三個應對策略:追加保費、降低保險金額或者終止保單。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極端風險在過去幾乎沒有發生過。一方面,美國標普500指數過去幾十年一直處于上漲態勢,2000年后,過去23年平均年化10.4%。
另一方面,由于客戶可以靈活選擇掛鉤賬戶,比如一開始選擇掛鉤恒生指數(港股多年表現不佳),但第二年感覺不好,也可以換成標普500(美股),或者相對保守的固定收益賬戶(保底2%),相當于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權,避免被市場困住。
IUL的結構設計獨具匠心,它在提供一定身故杠桿的同時,還能讓現金價值進行增值?,F金價值的增值取決于客戶選擇掛鉤的賬戶,客戶可以選擇固定賬戶(通常保底2%,向上浮動),或者指數賬戶,部分產品還支持二者搭配。
04
IUL的綜合優勢:財富傳承、稅務規劃與特殊需求滿足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IUL的綜合優勢:
多重功能融合:IUL融合了人壽保障、財富傳承以及掛鉤指數獲取財富增值機會的三大特性。不過,與內地的完全保障不同,IUL在理論上也存在極端風險,可能導致多年后保單失效,因此投保人需要充分了解并謹慎評估。
高身故杠桿與投資回報:IUL具有較高的身故杠桿和潛在的投資回報。此外,由于其壽險特性,在一些國家可能具有規避遺產稅的功能,這對于中高凈值客戶來說,其稅務規劃和資產傳承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他特點:IUL還具有較高的免體檢額,允許非直系親屬投保,新加坡和百慕大也支持遠程投保。對于高齡、亞健康、有現金代持、非直系投保需求的客戶來說,IUL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少朋友經常問我:“美國的年金險適合給小孩配置嗎?美國年金險與國內有什么不同?年金收益是否免稅?”
今天,我就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實例,幫助大家了解美國人壽保險和年金險的區別,以及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理財工具。
人壽保險和年金的區別
人壽保險(儲蓄型)
人壽保險主要是為了防范因過早離世給家庭帶來的經濟風險。簡單來說,就是擔心壽命過短,保險公司就賠償給你的家人一筆資金,以彌補經濟損失。
年金險
年金險恰恰相反,主要解決的是擔心壽命太長、資金耗盡的風險。你交一筆錢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承諾為你提供長期穩定增值,甚至終身領取的養老金。
大白話說:保險是為家人而買的,年金是為自己而買的。
儲蓄險與年金,哪個更適合退休規劃?
兩者主要區別有兩點:
成本差異:人壽保險有成本,年齡越大成本越高;而年金險沒有這樣的成本。
繳費方式:保險通常無法一次性交納保費,年金可以一次性投入。
從增值角度看,有成本且分期投入的產品,回報往往低于無成本且一次性投入的產品。因此,若需求明確只為退休儲備,并能一次性投入本金,年金顯然更合適。
年金適合所有人嗎?
年金通常只能在59.5歲以后支取,對年輕人來說,一次性資金投入較難且資金流動性較低,因此年金險并非年輕人的首選。
有了年金還需要人壽保險嗎?
正如前面所述,人壽保險最重要的是保障家庭經濟安全及資產傳承。年金本身并不具備身故保障功能,也沒有高杠桿賠償金,只適合用于退休規劃。
案例對比
儲蓄型人壽保險
以一位40歲的男性為例,每年投入2.5萬美元,連續投入10年。60歲時,現金價值約49.8萬美元;從61歲開始每年支取4萬美元,共支取20年,總額80萬美元。到94歲時,身故賠償金高達314.5萬美元,體現了保險的高杠桿和保障特性。
年金險
同樣是40歲的男性,一次性投入25萬美元,6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第一年領取56,633美元,此后養老金每年隨指數表現增長,絕不減少。70歲時已領取70.4萬美元,80歲時116.2萬美元,90歲則高達239.1萬美元。但其賬戶資金在65歲時已耗盡,無法進行資產傳承。
如何做選擇?
若看重退休收入,年金優勢明顯。
若更關注家庭保障與資產傳承,人壽保險更適合。
若預算充足,最理想的配置是同時擁有:人壽保險提供家庭保障與免稅的財富傳承,年金則解決自己未來的養老金需求。
理財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做好規劃才能讓財富更好地為人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