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美國高校陸續公布2025年秋季入學的早期申請(Early Application)錄取結果,美本早申放榜基本落幕,同時美國高校的招生形勢再度成為留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在這一關鍵時期,各大高校招生數量的增減變化、錄取策略的調整以及新生背景的多樣化特征,無一不揭示出美國高等教育招生格局的新動向和錄取偏好的微妙變化。
招生規模調整
今年早申階段,部分高校招生規模出現了顯著變化,既有擴招的積極態勢,也有縮招的謹慎選擇。這些調整背后,蘊含著高校對未來的長遠規劃和不同的發展戰略。
擴招學校
麻省理工學院(MIT)
一貫嚴謹和具有創新精神的麻省理工學院在本次早申中脫穎而出。
該校共錄取了721名新生,相較于去年的661人,擴招了60人,錄取率也回升至5.98%。這一擴招舉措不僅反映了MIT對優質生源的強烈需求,也體現了其致力于培養更多科技創新人才的決心。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同樣表現不俗,錄取了728名新生,新增19人,錄取率成功突破10%,迎來近年來難得的回暖態勢。
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錄取了906名新生,錄取率躍升至17.96%,達到近6年以來的峰值,顯示出其積極的招生態度。
弗吉尼亞大學(UVa)
弗吉尼亞大學更是以大幅擴招的姿態吸引了眾多關注。該校錄取了1282名新生,較去年激增149人,早申錄取率飆升至25.79%。
這一擴招不僅為更多申請者提供了機會,也增加了州外和國際生的錄取比例,體現了UVa對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視野的重視。
縮招學校
然而,并非所有高校都選擇了擴招之路。
萊斯大學
萊斯大學在早申中錄取了392名新生,相較于去年減少了50人,錄取率也降至13.20%。
圣母大學
圣母大學同樣面臨錄取人數的下滑,共錄取1669名新生,比去年減少55人,錄取率降低至12.92%。
佐治亞理工學院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EA1錄取階段也僅錄取了2650名新生,較去年減少38人,錄取率從去年的39%下滑至32.72%。
這些縮招舉措無疑加劇了競爭壓力,使得申請者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脫穎而出。
高校招生數量的調整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擴招的高校可能基于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希望通過吸納更多優秀且多元化的學生群體來豐富校園的學術生態和文化氛圍。
同時,擴招也是應對社會對高等教育資源需求增長、提升學校在全球教育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而縮招的高校則可能受到內部資源限制的影響,包括教學設施、師資隊伍等方面的承載能力有限。此外,縮招也可能是為了優化生源結構,選拔那些與學校學術傳統、文化價值觀高度契合的學生。新生畫像
除了招生數量的變化外,各大名校公布的2025年秋季入學新生背景信息也揭示了高校在招生過程中的偏好和重點考量方向。
這些新生畫像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學術實力和個人特長,還體現了他們與學校文化價值觀的契合程度。
麻省理工學院(MIT)
MIT錄取的新生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他們的職業背景和興趣愛好涵蓋了機械師、壁畫家、植物學家、劇作家、男高音、修補匠等多個領域。
這些新生不僅具備卓越的學術能力,還能夠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和興趣愛好中展現出獨特的才華和創造力。
他們與MIT“利用科學、技術和實用藝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使命緊密相連,展現了學校對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堅定信念。
約翰霍金斯大學(JHU)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的新生同樣各具亮點。有正在申請專利的微型機器人發明者,展現出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杰出潛力;有兩屆青少年奧運會水球冠軍,體現了在體育競技方面的卓越成就;有愛爾蘭踢踏舞世界冠軍,彰顯了在藝術文化領域的深厚造詣;還有通過金融知識賦予女性商業權力的獲獎出版物作者,凸顯了在社會影響力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優秀能力。這些學生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還在多個維度展現出了優秀的綜合素質和獨特的個人魅力。
圣母大學
圣母大學錄取的新生則突出體現了卓越的學術實力、強烈的求知欲以及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奉獻精神。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學術研究、社區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并展現了與圣母大學深厚文化底蘊和價值觀的高度融合。
埃默里大學
埃默里大學錄取的新生則表現出非凡的學術功底、積極活躍的社區參與意識以及豐富的創造力和好奇心。他們愿意為埃默里校園社區注入活力和貢獻力量,展現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這些名校的錄取新生背景信息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如今美國高校在招生過程中已經逐漸擺脫了單一的學術成績主導模式。
在滿足基本的學術成績要求的基礎上,學生的個人特長、興趣愛好的獨特性、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展示以及對學校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和融入程度等方面都成為了招生官在選拔過程中重點關注和權衡的關鍵因素。留學申請趨勢
2025年美本早申的結果和相關信息為未來的申請者們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參考和啟示。從高校招生數量的增減變化到名校錄取新生背景的多樣化特征,都透露出美國高等教育招生格局的新動向和錄取偏好的微妙變化。
一方面,高校招生數量的調整反映了學校對未來的長遠規劃和不同的發展戰略。
擴招的高校致力于培養更多優秀且多元化的學生群體,以豐富校園的學術生態和文化氛圍;縮招的高校則更加注重優化生源結構,選拔那些與學校學術傳統、文化價值觀高度契合的學生。
這些調整使得申請者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目標院校的文化底蘊和招生需求,以便更好地定位自己并制定相應的申請策略。另一方面,名校錄取新生背景的多樣化特征則揭示了高校在招生過程中的多元化趨勢。
如今,美國高校已經逐漸擺脫了單一的學術成績主導模式,轉而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與學校的全方位匹配度。這意味著申請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學術能力、個人特長、興趣愛好、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同時,申請者還需要深入了解目標院校的文化價值觀和招生偏好,以便在申請材料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和與學校的高度契合度。
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叩響理想高校的大門,開啟屬于自己的精彩留學之旅。
眾議院以264票支持及159票反對,通過《萊利法案》,投支持票的包括所有共和黨人以及48名民主黨議員。
新一屆眾議院通過法案,允許當局拘留、遣返只觸犯輕罪的無證移民。這次是眾院通過的首項法案,顯示共和黨控制主導權后,將優先處理移民議題。
綜合《紐約時報》和CNN報道,眾議院7日以264票支持、159票反對通過《萊利法案》(Laken Riley Act),期間所有共和黨議員投下贊成票,48名民主黨議員也加入行列。
根據條文,無證移民只要犯下盜竊等非暴力輕罪,就可被捕并驅逐出境,按照現有規定,無證移民需要犯下至少兩項輕罪才可被逐,因此新法的尺度明顯收緊。
辯論期間共和黨議員科林斯(Mike Collins)批評,移民執法部門“無法拘留、驅逐”犯下輕罪的移民,歹徒變得越來越大膽猖狂,需立法扭轉這種現象。但民主黨議員賈雅帕爾(Pramila Jayapal)反駁說,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錯誤逮捕的例子,法案只會導致更多不公。
法案在眾院過關后,預計10日將在參院表決,共和黨在新一屆參院控制53席,在正常情況下,需爭取最少7名民主黨議員支持,才可達到過關所需的60票門檻,但原是西州州長的賈斯蒂斯(Jim Justice)尚未宣誓就職,因此共和黨需要游說8名民主黨人倒戈。
這次法案以喬治亞州大學女生萊利(Laken Riley)命名,她2024年2月在校園慢跑時,被來自委內瑞拉的無證移民伊瓦拉(Jose Ibarra)殺害,伊瓦拉被裁定惡意謀殺、嚴重毆打等10項罪名全部成立,需要終身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