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螞蟻搬家向境外匯款啦!
今天必須給大家提個醒!
我們都知道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便利額度,可以用于境外消費,比如因私旅游、親友饋贈等,但不能用于資本項下支出,像買房、買保險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十幾年前司馬甲先生在美國買房用這個額度就是違規的,現在美國房價都漲了不少呢。
可有些人想在境外買房,一個人額度不夠怎么辦呢?就有境外房產中介出餿主意,利用親戚朋友的額度匯款到國外賬戶,甚至還有教用國外多個賬戶接收的,這從根本上就是違規行為!
以前外管部門可能沒那么嚴查,但今年各地外管部門加大處罰力度了,不止取消額度這么簡單,還會根據情節嚴重罰款呢。
外管局罰款依據是2008年總理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七章第39條,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到境外,責令限期調回外匯,處逃匯金額30%以下罰款,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像螞蟻搬家就屬這種情況。
那什么樣才構成犯罪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2019年1月31號出臺司法解釋,非法經營數額500萬元以上或違法所得數額10萬元以上,會被認定為非法經營罪。個人螞蟻搬家倒騰一下不算犯罪,但會違規被罰款哦。
在這里再次提醒大家,在國外買房買保險、投資美股美債國家不是不同意,但錢的來源一定要合法合規,千萬別再用螞蟻搬家的手段往境外匯款啦!
在美國,稅收的水遠比你想象得更深。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深入探討一下美國稅收體系背后的運作機制。
你或許以為,稅收面前人人平等,高收入者必然承擔更多的稅負,但事實卻令人大跌眼鏡。美國實際上并行著兩套截然不同的稅收制度,就像是兩條軌道上運行的列車,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
一套稅制是為那些埋頭苦干、對稅收規則一知半解的大眾準備的。他們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勤勤懇懇地賺取每一分收入,到了納稅季,便老老實實地繳稅、填表,卻從未真正明白自己的錢是如何被分配的。隨著收入的增長,他們發現自己被征收的稅款越來越多,辛苦賺來的錢不斷地流入稅務的黑洞,生活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而另一套稅制,則是為那些深諳稅收規則的知情者量身定制的。這些人巧妙地利用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在合法的框架內,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稅負,從而能夠享受更為優渥的生活。他們知道如何玩轉這個游戲,讓稅收制度為自己服務,而非成為沉重的負擔。
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呢?這背后的關鍵在于美國政府對支出的重視。政府往往會給予支出更多的納稅人更多的優惠,而富人憑借其豐富的資源和專業的財務知識,能夠運用各種合法手段來降低稅負。比如通過復雜的投資策略、合理的資產配置以及精準的稅務籌劃,他們將應納稅額降到了最低。
反觀工薪族,也就是那些拿著 W-2 表格的納稅人,他們的選擇卻少得可憐。作為為他人打工的群體,他們在稅收方面的操作空間極其有限。除了捐款行善、投資 401K 退休計劃、抵扣一些學生貸款利息等常規手段外,幾乎難以找到其他有效的減稅途徑。他們的收入來源單一,支出模式也相對固定,無法像企業主那樣靈活地利用稅收規則來為自己謀利。
而企業主則處于稅收優惠的 “富礦” 之中。政府大力激勵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的繁榮能夠帶來更多的稅收,促進經濟的循環流通,為社會創造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企業主們可以通過各種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支出,如設備采購、研發投入、員工福利等,獲得大量的稅收減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從稅收占收入的比例來看,富人這些高收入群體納稅反而比中下層更少。
這樣的稅收現實,無疑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稅收制度本應是公平分配社會財富、保障公共服務的重要工具,但如今卻出現了這樣的失衡。是制度本身的漏洞,還是社會結構的必然產物?我們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稅收環境下,尋求公平與正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