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客篩選
公平住房法
美國有《公平住房法》,禁止基于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殘障、家庭狀況等因素歧視租客。房東不能拒絕符合條件的租客申請。
例如,不能因為租客有小孩就拒絕出租房屋。
信用檢查
房東可以要求租客提供信用報告來評估其支付能力。但需獲得租客的書面授權。
一般通過專業(yè)信用機構獲取報告,查看租客的信用評分、債務情況等。
二、租賃合同簽訂
合同內(nèi)容
租賃合同應明確租金金額、支付方式和時間(如每月 1 日支付租金)、租賃期限(如 12 個月租期)。
還需注明房屋用途(如居住)、維修責任(如正常損耗由房東負責)等。
簽名與公證
合同需雙方簽字,在一些州可能需要公證。公證可增強合同的法律效力,防止日后糾紛。
三、租賃管理
租金控制
一些城市有租金控制法規(guī),限制房東隨意漲租。例如,舊金山有嚴格的租金漲幅限制。
驅(qū)逐程序
若租客違反合同(如長期拖欠租金),房東要驅(qū)逐租客需遵循法定程序。通常要先發(fā)出書面通知,給租客一定時間整改或搬離。
若租客仍不搬離,房東需通過法院訴訟獲得驅(qū)逐令,不能私自強制驅(qū)逐。
總之,在美國進行房產(chǎn)出租業(yè)務,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定,保障自身和租客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