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銳傳媒6月17日綜合報道,自去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在美國流行以來,給低收入人家紓困成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但是在高昂的補貼面前,許多低收入的美國人卻選擇了“躺平”——依靠救濟金不愿出去工作。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021年4月,美國離職員工的比例達到2.7%,創下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另外,由于美國慷慨的失業救濟金政策,美國現有約1500萬人仍在領取補貼在家“躺平”。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為了招聘、留住員工絞盡腦汁,漲工資、加福利、升職……據美國最新披露的就業報告顯示,當前美國的平均勞動時薪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至超出預期的水平。這種荒唐現象顯示出過度救濟的弊端。可以說,美國政府瘋狂撒錢的后遺癥,正在顯現。
自2020年新冠爆發后,美國突然出現了失業潮,失業率一度高達14.7%。為了救助失業者,在現金補貼、失業保險之外,美國聯邦政府每周還會給失業者發放400美元的補助(后來降到300美元/周),再加上失業保險,失業的美國人躺在家里就有2000多美元/月的收入,部分人的補助收入甚至比出去辛苦工作的收入還高。
這種情況導致大部分美國人寧愿領取補貼也不去上班,而美國大部分行業雖然已經復工,卻面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局面。最極端的情況是,有的美國企業幾乎每天都在培訓新員工,即使合格后,工作一段時間,又面臨一波人離職。
與2020年2月新冠疫情前水平相比,美國整體就業人數減少760萬,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衡變得更加嚴重。為了鼓勵人們主動尋找工作,從今年5月開始,全美25個州決定提前叫停聯邦政府對失業者每周300美元補充失業救濟金的發放,其中阿拉斯加州、密西西比州和密蘇里州等地的截止日期設定在6月12日,其他21個州最晚將于7月10日到期。
大規模財政刺激和轉移支付,被美國政府認為是對抗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衰退的重要舉措。但是,隨著商業活動重啟,各地就業市場的復蘇步伐卻一直落后于整體經濟的回暖。根據Quinnipiac 上月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 ,54%的受訪者贊成各州應該盡早削減聯邦福利。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科薩吉斯(Sara Cotsakis)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上升和經濟持續復蘇,就業市場將延續逐步回暖的步伐,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因素可能會對勞動力供應造成壓力,比如后疫情時期經濟環境下求職者技能和行業需求之間存在錯配。
此次決定提前結束政府福利的25個州無一例外都是共和黨執政州,他們質疑補充救濟金過于慷慨,阻礙了人們積極尋找新工作。
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有約1600萬美國人(約占總勞動力的10%)通過某種形式獲得失業援助。另一方面,勞工部統計顯示美國目前仍有超過800萬個職位空缺。通常,薪資水平較低的行業工作的人更可能拒絕工作機會,因為從業者獲得的失業金收入與他們以前的收入明顯高于此前的工作報酬。這種情況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勢必對經濟造成不良影響。
(本文由家住美國網站綜合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