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屬于中產階級或是高資產階層的人,都想知道怎么樣做這個資產配置跟投資策略才是最正確的,那我們今天在投資風險、稅務規劃以及用錢時間比例分配等方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通常資產配置會考慮三個原則,只是中產階級跟高產階級在有些配置上有做一點調整而已。一般配置的三大原則:?
第一原則:紅、綠錢的比例
投資的錢分兩種,紅錢(Red Money)和綠錢(Green Money)。通常來講,紅錢對應高風險、高回報;綠錢對應安全性強、低回報。隨著年齡的增長,紅、綠錢的投資比例應該有所變化。年輕的時候,紅錢投資比例可以高一些,有機會可以快速積累財富,如果太保守則容易錯過好時機,尤其在經濟詭譎多變的時局,投資更講究「快、狠、準」。等年紀60歲左右時,財富也積累到一定程度,這時候可以紅綠各半,穩中求進。再到70歲往上,綠錢就要占大頭,紅錢占少數,減少風險穩扎穩打。
第二原則:省稅的比例
在投資過程中,稅后的回報是重中之重,尤其對高收入人群來說尤其如此。所以我們在配置的時候要聰明分布資產,務必要有可以省稅投資的部分。一部分放得久一點,時間戰線比較長的,可以選擇房地產、人壽保險等,這些以后賺錢有機會不打稅;另一部分是要打稅,但有一定的靈活性,隨時會用到的中短期的錢。基于不打稅與打稅的回報,資產的配置要符合自身狀況,如果資產沒有太多的時候配置相對比較簡單,但如果資產越高收入越高的時候,那不打稅的部分占比可能要更大。通常資產上一千萬以上,想要減少稅務負擔的話,大概三分之二以上要放在不打稅的投資方向。?
第三原則:用錢時間的比例
我們要用的錢,通常可分為短、中、長期。短期是一兩年內隨時要用的錢,這一類以安穩、流通性為主。中期可能是三、五年或者六、七年要用的錢,這一類以投資回報為主。長期是十年以上的錢,除了安穩、投資回報以外,最主要的考慮應該是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