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樂樂伯克利同學從南灣趕過來,這兩個孩子都迷失了。他們大學一年級實習, 大學二年級科研,現在大學三年級不知道想干什么,因為他們既不喜歡實習,又不喜歡科研怎么辦?
晚上我一邊跟他們分享美食,一邊給兩位大學生洗腦。
1. 大三暑假干什么: 我說你們前兩個暑假很辛苦,大三的暑假跑出去玩玩吧,反正實習掙的錢也夠你們去旅行的了。
2. 接下來要不要上很多特別難的課,因為上很多很難的課, 表面上對簡歷有好處,不過他們不可能每門課都學得扎實。我建議他們上兩門很難的課,這兩門功課上好, 對以后上其他難的課肯定是有幫助的。我跟他們講道理:其實很多時候我同時做很多事情,Multi-tasking 讓我的體驗表面化,沒有深度體驗。其實深度體驗是一個人生最大的快樂,就像昨晚我跟這兩個學生在一起聊天,手機都關了,跟他們深度溝通, 這種深度溝通也給了我很多快感。 所以我跟這兩個大學生說你們不需要做很多事情, 一兩件事情做好,就足以了。
3. 最后他們一起定了今后的計劃, 感覺在執行過程會有很多變數,等他們執行完畢,我到時候再分享計劃的內容。
家長也問我:孩子們經歷四年高中,四年大學的高強度學習,出現些burnout 的現象應該也是正常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們又該如何處理?有意義的話題。
首先家長不用期待孩子一定要找高工資的工作, 只要孩子大學畢業能夠獨立, 比如參加一個義工組織,基本生活費,孩子自己能夠支出,就可以了。
有些家長是“砸鍋賣鐵”付了私立學校學費 / 外州的學費,當時家長自己決定是給孩子付學費,沒有讓孩子去貸款。現在孩子畢業了,不能用學費給孩子壓力,這樣孩子會感覺內疚 (guilty),長期有內疚感的孩子很難得到幸福。
為了孩子的身心幸福,我只要孩子大學畢業后能夠獨立,如果半年,甚至1年之內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長幫助一下,都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拿你支付的學費去交換你要孩子的生活方式。孩子已經是成人了,他們有權利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 家長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們去追求他們想要的生活。如果孩子想要去非洲做義工,家長也要鼓勵,因為未來是未知的,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在做義工的時候,碰到其他什么朋友, 那些朋友以后又會帶給他們什么機會。
我家孩子樂樂和上面提到的同學都申請了去非洲義工的機會,教非洲小朋友計算機, 他們也不知道會不會被錄取,因為想要去那里做義工的大學生很多。
我這里說的義工機會都是義工組織給吃住,旅行機票,沒有工資的服務。不管是孩子在校,或者是畢業了,這樣的機會很好的,他們也不要啃老,有點事情做做,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走。
很多孩子要做的事情家長是擋不住的。比如我家老大喜歡當廚師,他在伯克利念CS 的時候,修學半年在一家日本網紅店打工做小廚。你覺得如果我勸他不休學,他會聽我的?在餐館打了半年工,他說他再也不想進餐飲行業了。他做飯還是很有興趣, 但是在高壓下做飯,他放棄了,至少現在放棄了。以后,我真不知道。也不是我不想他當廚師,我的要求是:孩子做喜歡做的事情,經濟能獨立,就足矣了。
從小到大,我是用水的方式養育孩子,我不想跟他們嘮叨,更不想拿雞蛋撞石頭,跟他們太多沖突,你可以說我是一個無能的家長,因為我管得很少。現在大了,我更加不能用我想象的成功方式去要求孩子,孩子頂級Quant 工作放棄了,頂級CS AI 科研放棄了,要去學數學,至少目前為止,明天他可能又改變主意了,這就是生活,沒有一條直線,每天有驚喜,每天也有不可預料的困難,讓我們擁抱未來的未知,老媽經常跟我說了:計劃不如變化,做人就是滑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我們放手讓我們的孩子們去滑西瓜皮,我們大人管好我們的身體,事業,還有我們的老人。
作者:Dandan, Haddee Education 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