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復利分紅的香港保單充分展示出時間的財富,相差2年投保,獲得的財富差距將達上千萬
復利滾動計息的香港保單,通過時間的周轉,可以滾動出巨額財富,相對于單利計算,那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
上圖是本金在100萬美元的基礎上,4%的單利和4%的復利計息下兩者的差距。
在第10年,差距只有不到10萬,然而到了第80年,差距高達1800萬——僅僅一代人的年齡差,差距接近2000萬。
在縱向的時間線上,時間帶給我們的巨額財富差異著實令人震驚,而這也足以說明了財富早早打好基礎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再從橫向的時間軸上來看一下時間對復利計息的香港保單的滾動加持。
以香港保險多元貨幣儲蓄計劃為例,一個家庭5歲男孩年交保費100萬美元,繳費5年;另一個家庭也是同樣的金額,但是晚兩年繳費,在同樣的增速比例下,差異是這樣的:
同樣是5歲開始繳費的基礎上,香港保險多元貨幣儲蓄計劃在強勢復利的助推下,僅僅兩年的差距非常明顯:
以后買的保單為基數,多兩年的差距不到80萬,然而到了第50年,差距又是高達1800萬——僅僅知天命的年紀,還沒有退休,兩個孩子的財富差距已經足夠買一線城市的一套房了 。
隨著保單年限的增長,保額和保單的價值會不斷升高, 這就是復利的特點,短期看不出優勢,但是放長期看,優勢明顯。
而這,也正是終身壽險的特點,財富伴隨人一生增長,并且是復利增長。
不是,錯過了時間是無法彌補的,但現在做依然不晚。
也正是因為“穩定”這一點,美金儲蓄保險會成為很多現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
復利—與時間做朋友
上述案例中,我們明顯看出時間是復利的催化劑,那么復利到底是什么呢?
1.復利讓財富越滾越大
如果一個人年化收益率是25%:10年就是10倍,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40年就是10000倍。
如果初始投資額是1萬元,在25%的年化收益下:10年后變成10萬,20年后變成100萬,30年后變成1000萬,40年后變成1億。
隨著時間的增長,越到后面,財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復利效應,就可以簡單理解為“靠著時間加持,讓財富不斷膨脹的效應。”
經濟學家則用一個公式表達復利效應: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2.復利讓財富越滾越大
把復利效應發揮到極致的,比如“股神”巴菲特。
時間是復利最大的催化劑,滾雪球式的增長,后期的威力堪比核彈。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后期呈現指數化,從下圖可以看到,隨著巴菲特年齡的增長,他的財富呈現爆發式增長。巴菲特90%的財富,都是在其60歲之后獲得的。
復利是個好東西,但我們也要自己“配得上”它,而香港保單則是復利的配置神器。
香港保險的分紅絕大多數為復利分紅。所以10萬的短期定投,我們可以看到數十年后可以裂變成上千萬甚至上億財富。
要知道復利6.5%,單利至少10%以上,而且這部分收益是持續穩定的產生。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過“錢可以生錢,錢生的錢又可以生出更多的錢”,這句話就十分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復利過程,這就是復利的奇跡。
香港保單—復利配置神器
普通人的復利配置神器大多數是通過香港保險來完成,其中儲蓄分紅險受到追捧。
主要因為香港保險教育金的優勢更為明顯:復利計息,分散風險,穩健增值,靈活理財,投保簡易,且美金計價。
香港保險自2015年就越來越為內地人熟悉,甚至出現徹夜搶購的局面。我們看到在香港進關的轟動人潮中,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是為了購買香港保險。
儲蓄分紅險,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金,還包括未來的創業金、婚嫁金、養老金等人生大事上的資金安排。
簡單說現在為孩子存儲一筆資金,到孩子上學時、結婚時、退休時可以領取的資金。而后可以通過更改受保人把保單傳承給下一代,達到富足三代。
因此,這類資金是一種剛性需求,需要通過安全可靠的方式來規劃。最好是專款專用(萬不得已不能動用)、必須是安全保值增值的(不能選股票等風險高的金融產品)、必須是容易變現的資產(而不是房產等不容易變現的),而且得是中長期的(不能靠幾十天的各種短期理財去規劃),所以選擇長期保險這樣合適的金融工具非常重要。
簡易信托功能
香港保單——簡易信托功能,定向定額傳承,防止敗家。
有的香港儲蓄險還具有簡易信托的功能,或者可以將保單和更加復雜的信托結合。這對于擔心孩子將來拿著一大筆財富后不能控制自己而揮霍就有特別大的幫助了,只需要通過簡易信托或者額外的信托架構,就可以確保在父母百年后,信托按照父母本來的意愿向孩子分期發放資金,避免父母的擔憂。
共識:以時間和復利雙向增值的香港儲蓄險,近年來已經成為內地高凈值人士進行海外資配的第一步,越早配置的保單,到手的收益和權益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