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事業小有所成、人生小有所悟,上有高堂可膝前盡孝,下有兒女可傳承血脈,正是人生黃金期。可中年人習慣說自己有危機,為什么視“中年”如“危機”?
以下5大危機告訴你,中年人其實很脆弱。
危機一:家庭責任重大
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是老少依靠的支柱:家里有六七十歲的父母要奉養,醫療和贍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子女正在上學,或剛踏入社會工作,教育費用和協助子女工作、成家又是一筆重大開支,此外,還有房貸車貸等大額支出,家庭責任重大,基本上是“不能倒”的支柱。
危機二:健康狀況步入轉折期
俗話說"四十歲以前人找病,四十歲以后病找人。"這是中年健康的寫照。到了中年以后,人體的各項機能不能和年輕時相提并論,身體狀況開始步入轉折期。同時,隨著壓力的增大和工作的繁忙,很
容易讓中年人不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抽煙、喝酒、熬夜等,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原本處于轉折期的身體產生病變。
危機三:養老問題日益嚴峻
從前人們靠“養兒防老”,如今要改成“養老防兒”,現代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養老還需要靠自己。但目前,延遲退休、養老金虧空,通貨膨脹等現實橫在中年人眼前,并且隨著我國人口的壽命逐年延長未來養老成本越來越高。
危機四:婚姻風險不容小覷
零點指標數據發布的《中年危機調查》顯示,兩成左右中年人的婚姻狀態不盡如人意,部分人坦言面臨婚姻危機,調查在對比分析中年男女對目前婚姻狀態的感受后發現,女性對婚姻狀態的負面感受
明顯高于男性。中年人婚姻風險不可小覷,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了另一半的同時,在財務上也造成巨大的損失。
危機五:資產保值與增值
中年一代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好時機,很多人在財富積累上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面對眼下經濟步入轉型升級時期,各類投資收益增長不如以前,如何讓現有財富增長也是他們非常憂心的一大問題
因此,雖然從投保年齡上、身體健康狀況等各方面來說,中年人已經錯過了購買保險的最佳時期,但他們卻是最需要保險的時期。
在《我不是藥神》大熱后被很多人扒出他另一部也是根據現實故事改編、更扎心、更讓人毛骨悚然的《安魂曲》:
男主孟小軍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長發飄飄的太太、可愛乖巧的女兒。
可一場車禍,妻子當場死亡、女兒奄奄一息、自己也身受重傷。
更令他痛苦的是:大難不死的女兒病情危急,急需手術,費用12萬
一邊是停尸房里被催促著拉走的尸骨未寒的結發妻子:一邊是全身插滿管子急需自己拿錢去做手術的生命垂危的女兒。
最終,這位承受著人間至痛的男人做出了艱難的決定:賣了妻子的遺體,讓她去跟另一個剛剛死去的年輕人結陰婚…為的只是對方爸媽能給的那10萬救命錢!
吊然影片中,孟小軍沒有對此進行一次內心獨白,但相信仟何一個觀者都能感受到那種撕心裂時的痛,那種絕想到極致又想為孩子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撕扯:如果可以,誰會讓自己最愛的女人
去跟別人辦寫婚?可身為父母,又有哪一個忍心讓孩子受一點點傷?哪個不是拼盡全力也想讓有一絲希望的人活下去?
以至于,在一幀幀戳心戳肺的畫面之后,有很多保險代理人在朋友圈如此刷屏:
致敬文牧野!好的作品總能讓殘酷的現實警醒太多人:
如果說《我不是藥神》讓人病不起,帶火重疾險+醫療險
那么,《安魂曲》則更讓人傷不起,意外險+壽險一定也是必備的
畢竟在樁樁件件的意外之后,走的人倒是最容易的,留下的人則要承擔更多:
傷者的急救醫療費用,甚至醫生口中的那筆錢就是家屬跟死神對抗的籌碼:
孩子以后的生活教育費用,原本兩個人承拍突然就變成一個人肩上的重拍
如果還有已然沒有收入來源的年邁老人,幾十上百萬還沒來得及還的房貸...
壽險,不能阻止生命離去,但起碼能給最愛的家人留下一筆錢,守住生命的尊嚴!
最后,愿世間所有的殘酷都能遇見善!愿這輩子所有的災難來臨前,人們都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