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住房交易市場制度十分健全,這在住房買賣合同中有明顯體現。簽訂購房合同時,買家務必逐一梳理確認合同條款,一份權責分明、流程清晰的合同是安全交易的保障。簽約時需關注以下重點:
把握時效,所有合約細節都要落實到書面上。
確定買家的付款時間和方式。
明確產權過戶與交房的時間。
清晰費用分擔與支付的細節。
了解法定的報備聲明以及取消合約的權利。
明確獨立產權公寓/擬定單位開發報備聲明。
確認是否有需要整修的部分及處理方式。
清楚買主不能履行合約時的賠償損失辦法。
明晰如有分歧的解決途徑。
清楚當年房地產稅等費用的比率分配。
美國房產交易中的“附帶條款”:
1.為什么需要運用“附帶條款”?
附帶條款(Contingency)是買家合法退出購買交易而不損失押金的重要手段。在美國整體房地產市場活躍,多地房地產市場競價戰常見的情況下,購房者競爭壓力大、談判籌碼少。若真心喜歡某房產但有猶豫,可考慮使用附帶條款。但在賣方市場主導時,多數房東可選擇買家,若出價未達理想,房東會選擇其他買家。
2.附帶條款能夠幫買家做什么?
使用附帶條款意味著計劃買房但需先滿足某些條件,能獲得如下保障:
對房屋進行檢查,不滿意可協商維修或降低售價彌補損失。
確保房屋評估符合出價,因貸款方按此標準額貸款。
在完成購房交易前,先出售現有的房源。
獲得所需的全額抵押貸款批準。
這些條件旨在保護買家,確保獲得安全宜居房產及足夠資金支付,避免陷入兩次抵押貸款困境。但會給賣方帶來麻煩,如延長銷售過程、增加潛在維護成本甚至可能阻止交易,因此需謹慎考慮,建議與房產中介溝通選擇最佳方案。
3.房東也可能提出“附加條件”
房東可能提出“附加條件”,如要求租房一段時間直至找到新房,或讓買家承擔太陽能電池板的租金或貸款成本,還可能運用“踢除條款”,接受報價后繼續賣房,若有更好報價或不依賴“有條件出價”的報價,可剔除已接受報價選擇新買家。若處理有“附加條件”的房屋交易,務必與經紀人溝通,明確對購房的影響及預算是否合適,不滿足“附加條件”可能導致交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