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留學該如何選擇學校呢?
要選擇多少所學校進行申請呢?
是不是選的越多申請到的幾率就越大呢?
申請美國留學大學的數量雖沒有一個準確數字,卻的確存在一個建議區間。畢竟申請太多學校是件讓人費心費神的事情,尤其是想到日后要苦思冥想地撰寫文書。
最好做一個選校模型,比如沖刺學校2到3所,主申學校3到4所,偏穩妥學校1到2所。當然很多國內同學也會申請10到15所學校。
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美帝,擁有著超過3000多所的四年制院校,因此在要挑選自己中意的高校還真的是比較困難。
每個學校也要參考一下你申請的專業情況,教授,課程設置,之前校友工作去向,甚至地理位置,周圍的公司和發展情況,等越多越好的因素,最后才能做出一個比較全面考量的決定。另外,我們還需要考慮你的專業冷熱程度,如果你的意向專業是一個冷門專業,那么這個專業可供選擇的學校就會可能少一些。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專業比較冷門(或比較少),那么可供選擇的學校也就會少。如果你選擇的專業屬于熱門專業,那么專業的競爭性就會很大,那么就應該考慮多申請一些學校,確保至少有一所有相關專業的學校錄取你。
還需要考慮預算費用,選擇美國留學,學費比其他國家的留學費用高一些,所以你要清楚自己的預算。各個地區院校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有所不同,需要仔細考慮。
緬因州的科爾比學院的招生辦副主任表示,自己也不確定是否真的存在一個理想的申校數量。然而,申請者要仔細衡量遞交院校的數量,以便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具備強勁的競爭力。
不少招生專家建議美國留學申請人,不要申請過多或過少的院校。準大學生要首先確定自己的申請目標,將申請數量放在8到15所之間比較合理。
在選校名單中,建議至少有2所安全學校SafeSchool,3所匹配學校TargetSchool,2所沖刺院校ReachSchool。這樣子加起來就是7所學校了。然后一般同學出于穩妥的考慮會多申請幾個匹配學校,或是出于想去名校多申請幾所沖刺學校,所以一般中國學生申請的學生數量會更多。無論如何,都建議大家后面有學可讀,不至于淪落為無業游民。
很多美帝高校在申請時是需要繳納一筆申請費的,如果申校數量超多7所,申請費很可能超過500美金。巴克內爾大學的招生副主任曾說,自己比較反對學生僅僅申請2-3所,同時兩所院校學術相當。因為這種風險比較大,萬一期望落空,對申請者的心理打擊是比較大的,后面入讀的可能性也變小了。
當然,在縮小選校范圍時,申請者可以考慮到這些院校是否能夠讓自己真正地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找到學校中讓自己最興奮的那個點,畢竟一旦入讀自己就在那里度過很寶貴的時光呢。比如說,申請者是否在意校園大小,所處環境——市區或郊區,學生群體等等。
在川普政府將“移民國家”這個稱號從美國移民局使命宣言里刪除掉的四年后,美國移民官方機構終于再次修改了自己的使命宣言。
2月10日,美國移民局官網更新了使命宣言,加入了“歡迎”、“尊重”這些詞匯,強調了“公平、可能性”,與之前川普版本的強硬態度形成反差。
川普版本刪掉了“移民國家”(Nation of immigrants)、“顧客”這些沿用多年的字眼,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合法、高效和公平”上,強調“維護移民系統的完整性”和“保護美國國土”。
移民局此次對使命宣言的改變,是對其當下及未來工作的目標、方向進行的重大調整。
這是自2005年以來的第三份使命宣言。與川普對比,拜登政府更強調移民對美國的貢獻,展示出歡迎、包容的開放態度。
去年,移民局內部意見征集活動中,所有員工都參與并提交了他們認為最能準確描述移民局工作的文字,因此最新的使命宣言集合了移民局廣大工作人員的反饋,同時反映了拜登政府對移民事務的態度,以及移民局局長烏爾-門多薩-賈杜(Ur Mendoza Jaddou)的領導理念。
在移民局宣布最新使命宣言的之后,賈杜發表了一份聲明,進一步解釋了最新使命宣言的意義:
“美國移民局的工作核心,是向美國遞交移民相關申請的家庭、企業、員工、難民申請人做出申請裁定、并傳達申請結果。這份最新版本的使命宣言反映了美國這個國家、和美國移民局的包容性,美國現在和將來都會繼續是那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尋求家庭團聚、就業機會和人道主義保護的國家。
移民局致力于確保美國的移民系統是便利的、是人性化的,展望未來,我的承諾將保持不變,在我領導下的移民局將繼續以尊重和公平的態度為公眾服務,在今天和未來都體現出美國是歡迎移民、充滿可能性國家的承諾。”
早在去年2月中旬,移民局代局長稱,受拜登政府的直接指示,以后工作中移民局工作人員應使用更具包容性的語言,包括對公眾、其他政府機構、申請人、利益相關方等的對內對外日常溝通。
例如,“非法移民”(illegal alien)一詞可用“無身份非公民”(undocumented noncitizen)或“無身份個人”(undocumented individual)替代;以往在公民歸化中經常使用的“同化”(assimilation)一詞也被建議改為“融合”(integration)或“公民融合”(civic integration)。另外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以后移民局對申請人也將稱呼為“客戶”。
措辭上的修改并不會直接影響對移民申請的審理,目的只是鼓勵移民局工作人員在開在對內、對外工作時能在交流過程中使用更具包容性的語言,秉持更加開放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