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政府的最新稅收政策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 CBS 新聞采訪時透露,特朗普政府擬推行一項稅收政策,計劃取消年收入低于15萬美元人群的稅收。
回顧特朗普此前的重大稅收舉措,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將企業稅率從35%大幅削減至21%,并全面降低了稅率。但深入分析可知,該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企業和高收入群體。
高收入者獲得了巨大利益,前 1% 的高收入人群稅后收入增長了 2.2%,而其他納稅人雖因標準扣除額增加獲得了短期減負,卻也受到州和地方稅收(SALT)扣除上限的沖擊。
此次盧特尼克提出的取消低收入人群稅收的提案,乍一聽似乎是工薪階層的福音。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需注意的是,這一收入區間的大多數美國人繳納的工資稅(用于資助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高于所得稅。若取消這部分人群的 “稅收”,很可能意味著同時取消所得稅和工資稅,畢竟工資稅對他們來說是更大的負擔。
若特朗普政府真的打算取消年收入低于15萬美元人群的所得稅和工資稅,同時延續《減稅與就業法案》中對高收入者有利的減稅政策,那么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兩大項目將面臨重大危機。因為這兩個項目幾乎完全依賴工資稅來籌集資金,一旦取消大部分工人的工資稅,無異于完全取消這兩個項目。
2023 年,工資稅收入高達 1.23 萬億美元,約占社會保障收入的 90% 和醫療保險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沒有持續的工資稅繳納,這些項目的福利將難以為繼。
面對這一情況,可能出現三種結果:一是政府通過大規模永久性赤字支出來維持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福利,但這在政治上很難推行;二是削減福利或大幅提高退休年齡,使這些項目名存實亡;三是實施全國消費稅(如增值稅)或提高地方稅收來彌補資金缺口,這將把稅收負擔重新轉嫁給中產階級。
有人或許期望超級富豪能填補稅收缺口,但現實很殘酷。從《減稅與就業法案》來看,企業稅率被永久下調,而對中產階級有一定益處的個人減稅政策卻將于 2025 年到期,這足以證明政策是傾向于企業和超級富豪的。
此次新提案若推進,填補稅收缺口的也不會是超級富豪,而是中產階級。對于年收入略高于 15 萬美元的人群而言,他們將成為主要納稅群體,并且可能面臨州和地方稅收、財產稅以及消費稅等的增加。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稅收提案看似美好,實則隱藏諸多問題,稅收負擔的分配及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項目的未來走向都充滿不確定性,而這些問題亟待各方深入探討與解決。?